close


放學後天色太黑,不能去公園消耗體力,於是一星期中總有一兩天,兩小會一起共度美好的夜晚。
(事實上,更精確地來說,是兩個很累的媽媽愉快地讓兩個小男孩彼此消耗體力,一起度過爸爸不在家的晚上。)

有的時候,媽媽們會事先定好約會;但更多的時候,事情是這麼發生的:
多半是兩小其中之一分別時哭著不想離開對方。
會說話的季衡說:"去小三家~"
不會說話的小三唉唉叫,硬要去拉季衡馬麻的車門想上車。

而這天,小三又再拉季衡馬麻的車門時,季衡開口了:
"要不要上車?"*
小三說:"好~"
如此可愛的對話讓媽媽們笑不可抑,自然,小三又上了車。
衡衡還說:"這是小三媽媽的位子。"



兩小的夜間活動大同小異,一起玩玩具(通常是互搶玩具的時候多),一起看巧虎,一起吃飯。
這年齡的小孩能真正"一起玩"的時候並不多,通常是在同一個環境中各自做各自的活動,但又彼此注意著對方。
除了在學校,小三和其他同齡小孩的互動只限於與季衡相處,但季衡的小朋友們就比較多了。
季衡很喜歡小三,喜歡和小三一起玩,兩兄弟會一起手牽手走路,會抱抱,但是也打架。

一開始媽媽們會介入小孩間為玩具而起的爭執,
在學校,老師教他們的是,誰先拿到誰先玩,所以媽媽也運用相同的規則來排解糾紛。
但是小男孩們根本無法接受講道理,總會惹出大把眼淚,媽媽除了教規矩,還得安撫孩子。

後來我讀到:
"受傷/爭吵是重要的體驗。"
想想如果能讓小男孩們在媽媽的注意下,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紛爭,應該也是成長的重要經驗吧。
於是媽媽們講好,下次再打起來,就讓兩小自己去,媽媽不管了。
果然,兩小又為了搶車子而動手了,媽媽眼睛看著,但繼續聊天。
小男孩邊打邊看媽媽的反應,發現媽媽不理他們,似乎有點楞住,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。
很快,他們打他們唉他們又肩並肩一起玩了起來。前後過程不到兩分鐘吧。

這下換媽媽傻眼了,哇!你們兩個自己打自己解決還真是迅速,
不必出動眼淚,也不必讓媽媽來軟硬兼施恩威並濟,又要教育又要安慰。
不必,小男孩自己搞定。

季衡打小三時,我總是在一旁看著。
不介入。
我想看看小三在面臨被打的狀況時,會有什麼反應。
我希望他能自己還手,有保護自己的能力,而不是期待有人去救他。

根據我的觀察,小三在自己家裡,為了要捍衛自己的所有權,他會動手;
但是在季衡家,哥哥想拿小三手上的玩具時,如果打小三,小三通常就任哥哥打。
我想,這是因為小三明白玩具不是他的,所以他不會回手,也不哭叫。
至於在學校,老師告訴媽媽,小三為了保衛他手上的玩具,會推人也會打人;
當他在玩大型積木或是攀爬架時,要是同學想靠近,他會生氣。
哇,這下讓我有點操心了,趕快找書來看。
根據"你的兩歲孩子"裡說,孩子許多看起來像攻擊的行徑中,其實有很多不是攻擊,只是孩子想得到他要的東西。
所以在為兩歲孩子計劃活動時,最好準備數量相量的玩具,還用能引起孩子興趣的活動,以便孩子能自成遊戲圑體。
然後"心裡一定要放輕鬆"(哈哈哈)。
書上說啊,小孩怎麼玩,怎麼互動,一切都順其自然,但他們之間可能發生的爭執,則要隨時予以平息,
然後只要在一旁靜觀其變就好了。
欸欸欸,說得簡單,你倒是說說要怎麼平息啊??

在"親密育兒百科"裡則提到幼兒對玩具有佔有慾是正常表現,會隨時間自然改善。
對這年齡來說,教他們分享其實是有點難理解的概念,但如果他們知道放棄一個玩具,就能獲得另一個,就會容易得多。
後來則有園長說:"小三不肯讓其他小朋友玩他帶去的玩具,但當他玩到別人的玩具時,就肯放手讓別人玩了。"一事為證。

在聯絡簿上我對老師說,從書上知道小三的打人推人舉動是成長的正常狀況;
老師則說小三本來就不是攻擊性強的小孩。好,確定這一點,我就安心啦。



這不是在打架,只是媽媽叫小三去把哥哥當馬騎。
兩小之間已經有"將來長大看到應該會很氣媽媽怎麼可以拍"的照片,非常可愛逗趣,但只能爸爸媽媽自己笑了~

*其他季衡妙語錄:
"好舒服的小三馬麻~"
小三馬麻非常喜歡衡衡送的這個形容詞,不管是具體的軟軟的很舒服,還是抽象的給人很舒服的感覺,都很讚。
(這位胎太,妳未免對兩歲小孩的形容詞太認真了。)
"小三馬麻的車好酷。"
嘿嘿嘿,我也這麼覺得喔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